專題報道
2022-04-21 15:41:54 來源: 邯鄲日報
人物名片
楊保新,邯鄲市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中心主任,中熟優質棉研究室主任、主持人,二級研究員。系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河北省“巨人計劃”創新創業團隊領軍人才、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河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河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他扎根土地近30年,與棉花為伴,以育種為生,被稱為棉田里的“育種魔術師”。他就是邯鄲市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中心主任、二級研究員楊保新。
在楊保新的辦公桌上,擺放著厚厚的幾本“棉花育種田間記載冊”。他告訴記者,這是近幾年的田間設計記錄,棉花育種最難的就是田間設計。每年他都要準備兩本這樣的冊子,邯鄲一本,海南一本。楊保新如同“候鳥”每年往返于河北邯鄲與海南,扎根棉田,當年的小伙子如今已是年過半百,銀絲伴著成果也悄悄地爬上了他的頭額。
楊保新1968年出生,1992年大學畢業后來到邯鄲市農科院,1995年開始從事棉花研究,近30年一直工作在棉花育種研究第一線。為實現棉花品種的國產化、優質化,楊保新團隊不斷試驗,棉花的育種目標從高產到抗蟲,到抗盲蝽象、抗早衰,再到中早熟,實現了優質棉選育技術的系統創新,推進了棉花育種科技的進步。
北雁南飛——“棉田里的驚喜是我前進的動力”
說起棉花育種,楊保新說,當年優質轉基因棉花育種是一個新興的重大課題,相關研究沒有經驗,在美國先進技術封鎖和國內棉花產業重大需求的雙重壓力下,為實現優良品種的國產化、優質化苦心攻關。
“最早研究選育抗蟲棉,有的品種選著選著抗蟲性就丟失了?!睏畋P抡f,他和同事只能不斷地試驗、不斷地改進。為了加快育種進程,他們在海南建設了一塊試驗基地,在北方每年4月份種上棉花,10月收完了趕緊拿到海南再種一季,次年4月再把南繁的種子帶回來播種,一年收兩季棉花,南繁基地有十幾畝地,每年去播種、雜交、收花、軋花,幾乎包攬了試驗田的所有農活,十分辛苦。談到育種路上候鳥般的生活,楊保新說:“一心鉆進去了就不覺得枯燥辛苦了,每當在棉田里發現心儀的棉株,我就會特別興奮,棉田里一個又一個的驚喜是我前進的動力?!苯涍^8年的南繁北育,“邯鄲109”通過了審定。
上世紀90年代,我國引進的美國轉基因抗蟲棉都是小桃棉花,盡管抗病性強,但是人工摘花費時費力,產量低,品質差。在棉花生長期間,楊保新到幾十公里外進行異地取粉,去上千公里外開展“南繁加代”,陰雨天去田間調查漬澇影響,三伏天到地頭上觀察耐旱情況。經過6年的“南繁北育”,楊保新團隊率先育成國產抗蟲棉品種——“邯鄲284”,克服了美國轉基因抗蟲棉品種諸多缺陷,品質和產量實現了雙突破,填補了黃河流域優質中早熟抗蟲棉品種的空白,通過了國家審定,為國內的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2000年,河北省棉花黃萎病災害嚴重。楊保新決心攻克難關,他查閱大量資料、東奔西跑請教專家,帶上一杯水,揣上幾個燒餅,不停腳地坐車、下車,鉆棉田、察長勢,搜集研究枯萎病、黃萎病病菌的習性??蒲薪涃M不足,他就自己先墊上;交通不便,就擠汽車、坐三輪,甚至步行……3年間,他的足跡遍布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等8個省份的黃河流域棉區,取得了第一手育種科研數據。
躬耕農田——“科研的目的是讓農民汗水獲得回報”
為使棉農大幅度增收,楊保新不知疲倦,躬耕農田。
農業科研尤其是新品種選育周期長,短時間內難以有大的突破,而日常的科研工作又十分枯燥乏味。楊保新說,讓農民的汗水獲得更多的回報,是每個科研工作者的初心。農業科研的前輩們不計名利、甘于奉獻,這讓他凝成了“身就農業科研而排他”的堅定信念。
市農科院早熟棉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孫璐對記者說,工作中感覺楊老師有一雙“慧眼”,在棉田里一轉就把好的棉花苗給挑出來了。這雙“慧眼”是怎么練出來的?楊保新說:“經驗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多往地里走。在地里選種,我遵循‘與其對視,不可擦肩而過’理念,要把棉株作為一個有生命的朋友和它們‘交流’,好的挑出來,不好的想辦法改良,讓每一個棉株都發揮出作用?!?/p>
“農業科研的目的是讓農民的汗水獲得更多的回報”。楊保新團隊在棉花育種科研攻關上克服了陸·海遠緣優質棉育種面臨“瘋狂分離”的技術難題;在優質化基礎上,育成了國審的邯鄲284、邯鄲109、邯棉802、邯棉559、邯棉646、YM111和省審的邯鄲885、邯6402、邯218、邯棉6101、邯棉3022等系列品種,在國家及省級試驗中均名列前茅,填補了我省相關類型的品種空白。
優質棉種得到了大面積推廣。楊保新介紹,新品種目前主要在黃河流域棉區和西北內陸棉區推廣,涵蓋了河北、山東、山西、新疆等地。像“邯棉”系列的這些品種,在曲周、成安、肥鄉、威縣等主要棉區都有示范田和推廣,占河北棉花市場的20%?,F在優質棉主要市場還是在新疆,從2018年起,他們在南疆、北疆、東疆區域建立了3個示范基地,用于優質棉新品種的研發,“邯棉”在新疆所有示范點是品質最優的品種之一,深受當地老百姓歡迎。
領軍攻關——真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科研一線工作近30年,楊保新致力于作物優質高產新品種的選育攻關,獲得了眾多重大科研成果,并在生產上得到廣泛應用,降低和減緩了棉花病蟲危害,促進了棉花生產由數量向質量的提升,優化了農村農業產業結構,推動了我國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
楊保新帶領科研團隊圓滿完成多項國家、省、市重大科研項目:國家“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部“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國家農業部棉花產業技術體系、農業農村部“發展棉花生產專項資金”和“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河北省科技支撐計劃、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棉花產業創新團隊項目、邯鄲市四項重大工程等。楊保新團隊被評為河北省“巨人計劃”創新團隊,楊保新獲評領軍人才。
楊保新團隊勇于創新,多次獲得各級重大科技獎勵?!懊藁裹S萎病育種基礎研究與新品種選育”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強優勢棉花新品種邯棉802和邯鄲885的選育及應用”和“優質、高產、抗逆棉花新品種邯鄲284的選育及應用”分別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轉基因棉花新品種邯鄲109的選育與應用”和“國審優質高產抗逆棉花新品種邯棉559和邯棉646的選育及應用”等項目分別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楊保新團隊育成的邯鄲284、邯鄲109、邯棉802、邯218等9個國、省審品種,棉花品種累計推廣4500多萬畝,為社會增收50多億元,真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