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種展示
邯棉6101
轉基因抗蟲常規棉品種。
一、主要農藝性狀
株型松散,葉片中等大小,鈴卵圓形,鈴皮薄,吐絮暢而集中,易采摘。平均生育期124天,株高97.9厘米,單株果枝數12.7個,第一果枝節位6.4,單株成鈴17.5個,鈴重6.4克,子指11.8克,衣分39.5%,霜前花率88.6%。
二、區域試驗產量
2016~2017年,籽棉總產272.2公斤/畝,比對照平均增產6.6%;皮棉總產107.4公斤/畝,比對照平均增產9.5%;霜前皮棉產量95.2公斤/畝,比對照平均增產6.8%。
2016年冀中南春播組區域試驗,籽棉總產265.1公斤/畝,比對照平均增產4.1%,居8個參試品種第4位;皮棉總產105.4公斤/畝,比對照平均增產7.4%,居第3位,試點產量表現為13增0減;霜前皮棉產量92.7公斤/畝,比對照平均增產4.1%,居第4位。2017年同組區域試驗,籽棉總產279.2公斤/畝,比對照平均增產9.2%,居13個參試品種第3位;皮棉總產109.3公斤/畝,比對照平均增產11.5%,居第3位,試點產量表現為13增1減;霜前皮棉產量97.6公斤/畝,比對照平均增產9.6%,居第6位。
三、2017年生產試驗
2017年冀中南春播常規組生產試驗,籽棉總產量271.9公斤/畝,比對照冀豐1271增產8.6%,居4個參試品種第2位;霜前籽棉產量241.3公斤/畝,比對照增產5.5%,居第3位;皮棉總產量107.0公斤/畝,比對照增產10.7%,居第2位,11點增產2點減產;霜前皮棉產量95.0公斤/畝,比對照增產7.5%,居第3位。平均生育期124天,比對照冀豐1271晚1天。衣分39.2%,霜前花率88.5%。
四、抗病性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結果:2016年枯萎病病指6.39,枯萎病抗病類型為“抗病”,黃萎病病指9.94,黃萎病相對病指9.66,黃萎病抗病類型為“高抗”;2017年枯萎病病指0.48,枯萎病抗病類型為“高抗”,黃萎病病指18.03,黃萎病相對病指18.99,黃萎病抗病類型為“抗病”。
田間調查平均結果:2016年枯萎病指0.7,黃萎病指8.0;2017年枯萎病病指0.5,黃萎病病指12.8。
五、纖維品質
2016~2017年,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結果:上半部平均長度29.8mm,斷裂比強度32.4cN/tex,馬克隆值5.2,整齊度指數84.5 %,紡紗均勻指數144,品質類型為“Ⅲ”。
2016年區域試驗樣品,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結果:上半部平均長度29.7mm,斷裂比強度32.3cN/tex,馬克隆值5.1,整齊度指數84.0 %,紡紗均勻指數141,品質類型為“Ⅲ”。
2017年區域試驗樣品,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結果:上半部平均長度29.9mm,斷裂比強度32.5cN/tex,馬克隆值5.2,整齊度指數84.9 %,紡紗均勻指數146,品質類型為“Ⅲ”。
六、栽培技術
加強肥水管理,施足底肥。該品種生長發育快,上桃早,結鈴多,產量高,前期需肥量多,播種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棉田畝施土雜肥4000-5000公斤,再配施適量的化肥,包括碳酸氫銨5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或含量相當的復合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要早施重施花鈴肥。7月上旬進入開花期后,畝追尿素15-20公斤。肥力較差地塊于8月初畝施尿素5-10公斤蓋頂肥,或適當噴施葉面肥,以防早衰。遇旱要及時澆水。
調整播期。裸地種植一般為當地地膜棉適播期后推7~10天。播種時應查詢當地一周內天氣預報,確保出苗期間沒有明顯降水。
適當密植。高水肥棉田每畝4000株左右,中等肥力地塊每畝5000株左右,肥力差的地塊可增加到6000株。不整枝簡化栽培可留苗3000株。
及時整枝。第一個果枝長出后,盡早打去葉枝;7月下旬打頂心,直接打大頂;對沒出現旺長現象的棉田,可不打邊心。
澆好關鍵水,隨水追肥。該品系花鈴期上桃快對養分的需求量大且敏感,6月下旬(初花前),要飽澆水,重追肥??呻S水畝追施尿素15 kg。
化控要輕控。棉花生育中后期,針對長勢,結合當地天氣預報,對有可能出現旺長的棉田,要及時噴施縮節胺進行調控。
病蟲害防治。二代棉鈴蟲一般發生年份在卵高峰期噴藥防治1-2次。對棉蚜、棉葉螨、棉盲蝽象等害蟲要監視其發生動態,早防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