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務
2014-12-10 15:31:54 來源: 邯鄲市農業科學院
邯棉103是河北省邯鄲市農科院最新育成的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具有早熟、高產、穩產、優質、抗病蟲等特點,2003-2005年參加河北省棉花區試和生產試驗,2007年通過河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號為冀審棉2006009號。
1、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30天。株高中等,株型清秀,透光性好,第一果枝節位5-6節,葉片中等大,葉色較淺。出苗快,長勢強,整齊度好。上桃快,結鈴性強,鈴卵圓形,中等大,鈴皮薄,吐絮肥大,易采摘。纖維潔白,品質優良。高抗枯萎病、耐黃萎病,抗棉鈴蟲。瘋杈少、易管理,早熟不早衰。霜前花率92%,鈴重5.7g,籽指11.35g,衣分39.25%。
2、產量表現
2002年參加品系比較試驗,表現出苗好,發育快,長勢較強,整齊度好,抗病、抗蟲,產量高;霜前皮棉畝產115.6公斤,比新棉33B增產27.5%,在參試品系中居首位。 2003參加冀中南春播常規棉組區域試驗結果,平均畝產皮棉86.8公斤,比對照新棉33B增產12.7%,霜前皮棉畝產79.2公斤,比對照增產14.6%。 2004年區試結果平均畝產皮棉85.2公斤,比對照DP99B增產10.4%,霜前皮棉79.0公斤,比對照增產14.8%。 2005年同組生產試驗結果,畝產皮棉89.6公斤,比對照DP99B增產12.0%,霜前皮棉85.5公斤,比對照增產14.7%。 2004-2006年在冀中南地區示范一般畝產子棉300公斤左右,高產地塊畝產子棉達350公斤以上。深受棉農的歡迎。
3、抗病性
2003-2004年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保所抗病鑒定結果,為高抗枯萎病,耐黃萎病。
4、纖維品質
2005年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測中心檢測結果,上半部平均長度29.0mm,整齊度指數82.8,馬克隆值4.5,比強度29.3cN/tex,伸長率6.9%,反射率75.7%,黃度7.4,紡紗均勻指數135。
5、栽培技術要點:
5.1適期播種:一般于4月20-25日播種。地膜覆蓋可適當提早,點播每穴3-4粒,機播每畝1.5-2公斤。播深3厘米左右。 5.2合理密植:中等肥力棉田每畝留苗3500株,肥力差的地塊畝留苗可增加到4500株。簡化栽培每畝留苗2500株。 5.3加強肥水管理:施足底肥:邯棉103生長發育快,結鈴多,產量高,生育前期需肥量多,播種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棉田畝施土雜肥4000-5000公斤,再配施適量的化肥,包括碳酸氫銨5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或含量相當的復合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要早施重施花鈴肥。7月上旬進入開花期后,畝追尿素15-20公斤。肥力較差地塊于8月初畝施尿素5-10公斤蓋頂肥,或適當噴施葉面肥,以防早衰。遇旱要及時澆水。 5.4適當化控:根據地力和棉田長勢情況,在開花初期和花鈴期要少量多次適當化控,以防營養生長過旺,影響產量。 5.5適時打頂:一般棉田7月20日打頂,瘦薄地可適當提早,高水肥田最晚不遲于7月25日。 5.6蟲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等棉田地下害蟲和棉薊馬,對紅蜘蛛、棉蚜、薊馬、象鼻蟲等害蟲要及時防治。對棉鈴蟲一般發生年份不需防治,在棉鈴蟲嚴重發生年份應及時進行化學防治。
6、適宜種植區域
該品種適宜冀中南棉區及黃河流域同類生態區春播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