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務
2022-02-14 15:01:54 來源: 小麥研究室/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邯鄲綜合試驗站
受去年秋播前持續降雨影響,我市小麥播期普遍推遲、拉長,晚播弱苗占比偏大,冬前麥田壯苗、二類苗、三類苗、晚播弱苗、“一根針”、“土里捂”等麥田類型多,是近幾年來苗情較為復雜的一年。加之春季天氣不確定性大,麥田春管難度增加,為發揮科技保障作用,力促苗情轉化升級,我院于近日開展了冬小麥“科技壯苗”專項行動。
2月9日至2月10日,我院劉保華站長帶領團隊成員到館陶、大名、魏縣、臨漳、成安、邯山區等地開展了小麥苗情、凍害、土壤墑情、病害、雜草發生情況等調查。據調研,目前生產上苗情以一、二類麥田為主,且二類麥田占比較大,“一根針”和“土里捂”麥田占比小,主要分布在東部縣泄洪區少數受淹較重、且土質多為粘土類型。凍害多數為2級,較常年較輕。土壤墑情適宜,其中未澆凍水麥田0-20cm土層含水量20.44%,20-40cm土層含水量20.66%,干土層2-3cm;澆凍水麥田0-20cm土層平均含水量22.16%,20-40cm土層平均含水量22.58%,干土層1cm左右。
根據生產調研考察結果,結合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早春管理以“促弱轉壯、早發穩長”重點的技術措施。具體技術措施如下:一是弱苗麥田,劃鋤與鎮壓相結合。針對弱苗田增溫保墑是重點,盡快促進苗情轉化升級?!耙桓槨?、“土里捂”麥田,增溫是關鍵,返青期不宜澆水。二是科學水肥調控。壯苗麥田可適當推遲春一水時間,宜在拔節初期進行,畝追15公斤尿素為宜;二類麥田第一次肥水管理在起身中期進行,畝追20公斤尿素為宜;三類麥田,結合鋤化鎮壓,春一水適當提前,氮肥分次追施,第一次肥水管理在起身初期進行,畝追尿素10公斤左右,第二次在拔節后期至孕穗期進行,畝追尿素10公斤左右。三是做好早春化學除草。由于去年播種偏晚,大部分麥田錯過了11月初的最佳化學除草時期,要在小麥返青至起身期及早進行化學除草。噴藥前后3天內日平均氣溫在6℃以上,日最低氣溫不能低于06℃,噴藥時氣溫要高于6℃。拔節后禁止噴施除草劑。四是做好預防晚霜凍害和倒伏預案。寒潮降溫來臨之前提前澆水,可減輕低溫凍害;今年麥田晚播,很多農戶加大了播種量,后期易造成群體偏大、個體偏弱現象,在小麥返青起身期應及時采取鎮壓或噴施植物生長抑制劑等措施控制生長過快,預防后期發生倒伏。